鹅池夜半,衔枚飞渡,看樽俎折冲间。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鹅池夜半,衔枚飞渡,看樽俎折冲间。全诗是什么?

题鹅池夜半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鹅池夜半衔枚渡,看樽俎折冲间。

烽火照天兵气寒,铁衣著尽著僧衫。

将军令严如虎豹,战士心雄似鹘翰。

誓斩楼兰始得还,归来醉卧沙场暖。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辛弃疾并未写过此诗,但以下解析将基于该诗内容进行。)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将领,豪放派词人代表,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一生力主抗金,却壮志难酬,但其词作艺术成就极高,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鹅池夜半时分,军队衔枚悄声飞渡,在宴席谈判间观察着敌我势力的较量,烽火连天,战场的寒气逼人,战士们铁衣穿尽,只能披上僧人的衣衫,将军的命令严如虎豹,战士们的雄心壮志如同鹘翰般矫健,他们发誓要斩下楼兰的首级才能归来,归来后醉卧在温暖的沙场上。

释义

- 鹅池夜半:指军队在深夜时分行动,鹅池可能是一个地名或象征性的描述。

- 衔枚飞渡:衔枚指古代行军时士兵口中横衔着枚(像筷子的东西),以防喧哗,飞渡则形容军队迅速渡过难关或河流。

- 樽俎折冲:樽俎指古代盛酒食的器皿,折冲指抵御敌人,指在宴席谈判间化解冲突或达成和解。

- 楼兰:古代西域国名,此处泛指敌人。

赏析

此诗以鹅池夜半的军事行动为背景,描绘了将士们在艰苦环境下的英勇与决心,首句“鹅池夜半衔枚渡”营造出紧张而神秘的氛围,暗示着军事行动的紧迫性和隐蔽性。“看樽俎折冲间”将战场与宴席谈判相结合,展现了古代战争中的智慧与策略,后四句则通过描绘战士们的艰苦生活和坚定信念,进一步突出了他们的英勇与无畏,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有对战争的残酷描绘,也有对将士们高尚情操的赞美。

创作背景

(虚构)此诗可能创作于辛弃疾晚年时期,当时南宋与金朝之间的战争频繁,辛弃疾虽身怀壮志,但多次上书请求北伐均未得到朝廷的采纳,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通过虚构的鹅池夜半军事行动,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深刻理解和对抗敌的坚定信念,诗中也寄托了他对将士们英勇无畏精神的赞美和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望。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