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游只怕春归去,怎忍见、水流花落。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倦游只怕春归去,怎忍见、水流花落。全诗是什么?

宋·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倦游只怕春归去,怎忍见、水流花落。

作者及朝代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晏殊自幼聪颖好学,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后官至宰相,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并称“二晏”,传世作品有《珠玉词》等。

作者简介

晏殊一生仕途顺畅,文学造诣深厚,是北宋词坛的领袖人物之一,他的词作多抒发士大夫的闲情逸致,情感细腻,语言优美,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他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曾任宰相,对北宋的政治、文化有着重要贡献。

译文

有限的时光匆匆而过,人生短暂无常,寻常的离别也容易让人黯然销魂,因此酒宴歌舞之席不妨多多参与,尽情享受,放眼远望,满眼的河山徒然让人思念远方的亲友;风雨中落花飘零,更添伤春之感,厌倦了漂泊的生活,最怕春天匆匆归去,又怎能忍心看到溪水流逝、花儿凋谢呢?

释义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离别和春去的无奈与哀伤,词中通过描绘酒筵歌席、山河远望、落花风雨等场景,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表达了作者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忧虑。

赏析

这首词以“一向年光有限身”开篇,直接点出人生短暂的主题,接着通过“等闲离别易销魂”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下片则通过“满目山河空念远”和“落花风雨更伤春”两个意象,将情感推向高潮,最后以“倦游只怕春归去,怎忍见、水流花落”作结,将作者对春去的无奈与哀伤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晏殊词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词中流露出的情感来看,很可能是晏殊在仕途顺畅但内心却感到空虚和疲惫时所作,他通过描绘酒筵歌席、山河远望、落花风雨等场景,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短暂、离别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春去的无奈与哀伤,这种情感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也反映了晏殊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