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禋三岁礼,圣天子为民,致福穰穰。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祈年

肇禋三岁礼,圣天子为民,致福穰穰。的意思及出处

唐·王维

肇禋三岁礼,圣天子为民。

致福穰穰满,祈年处处春。

九坛开玉牒,千嶂列云门。

望望烟霞起,朝朝向帝尊。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第,为太乐丞,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因笃诚奉佛,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存诗约400首。

译文

自古以来,三年一次的祭天大礼开始了,圣明的天子是为了百姓而举行这样的仪式,祈求上天赐予五谷丰登、福气满满的恩赐,让天下处处都充满春天的生机与希望,九层祭坛上展开了记录祭天内容的玉简,周围是连绵不绝的山峰,如同云门一般排列,祭祀的烟火袅袅升起,人们每天都朝着帝王的尊位祈祷。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皇帝举行祭天大礼的庄严场景,表达了天子为民祈福、祈求国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诗中“肇禋三岁礼”指的是古代帝王每隔三年举行一次的祭天大典,“圣天子为民”则体现了天子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致福穰穰”则是对丰收和福气的美好祝愿。

赏析

王维的这首诗以祭天大礼为背景,通过描绘祭祀的场景和氛围,展现了唐代皇帝对国家和百姓的深厚情感,诗中“九坛开玉牒,千嶂列云门”两句,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祭天大典的壮观场面,展现了古代帝王对天地神灵的敬畏之心。“望望烟霞起,朝朝向帝尊”两句,则表达了人们对帝王的尊敬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古代祭天大典的生动描绘,又有对天子为民祈福的美好祝愿,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家国情怀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王维在朝廷任职期间,当时他可能对唐代皇帝举行祭天大礼的场景有所见闻或参与,作为一位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文人,王维对天子为民、祈求国家繁荣富强的理念有着深刻的理解,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天子祭天大典的敬仰和对国家繁荣富强的美好祝愿,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祭天大典的重视和对天子为民理念的认同。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