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
宋·张元干
曳杖危楼去,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宿雁落、寒芦深处,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谁伴我,醉中舞。
十年一梦扬州路,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记登临、少年思豪,唾壶击玉歌清壮,西北望,射天狼。
作者及朝代
作者:张元干(1091年—约1161年),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福建永福(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人,南宋著名词人,词风豪迈慷慨,政和初,为太学上舍生,宣和七年(1125),任陈留县丞,靖康元年(1126),金兵围汴,入李纲行营使司为属官,南渡后,历任知抚州、湖州、福州等地方官,晚年寓居临安,绍兴十五年(1145),因作词送胡铨获罪,除名,今传《芦川归来集》、《芦川词》。
作者简介
张元干是南宋初期的著名词人,其词风以豪放著称,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及壮志难酬之感,他一生经历了北宋末年的动荡和南宋初年的重建,这些经历深刻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
译文
手持竹杖登上高楼远望,星斗低垂,沧波万顷,月光洒在烟雾笼罩的沙洲上,浮云被扫尽但风势仍不稳定,不允许小船在夜里渡江,归雁栖息在寒冷的芦苇深处,我惆怅地望着关河,只能独自凭吊,而人间却正酣睡,鼾声如击鼍鼓,有谁愿陪我,在这醉意中起舞?
十年来扬州路如梦一场,我倚在高楼之上,愁绪涌上心头,思念着故国,心中充满了对敌人的愤慨,我要用三尺剑斩下敌人的头颅,但遗憾的是,琵琶声中却传来了旧时的哀怨,记得当年登临高处,少年时的豪情壮志,用唾壶击节高歌,歌声清越雄壮,我向西北方遥望,决心要射下那天狼星。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绘登高远望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故国的思念,同时展现了他不屈不挠的斗志和豪情壮志。
赏析
这首词上片写登楼所见之景,下片则转入抒情,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故国的思念,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如“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等,营造出一种壮阔而苍凉的氛围,通过“唾壶击玉歌清壮”等细节描写,展现了作者少年时的豪情壮志,整首词情感真挚,气势磅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南宋初年,当时金兵南侵,国家处于危难之中,张元干作为一位有识之士,深感国家危亡之际,自己却无法施展才华,心中充满了忧愤和无奈,他通过这首词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故国的思念,同时也展现了他不屈不挠的斗志和豪情壮志,这首词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反思和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