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东畔,去年今日,堂上簪缨罗绮。下一句是什么?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湘江东畔,去年今日,堂上簪缨罗绮”,这些词句出自宋代诗人刘克庄的《贺新郎·九日》,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湘江东畔,去年今日,堂上簪缨罗绮。下一句是什么?

贺新郎·九日

宋 刘克庄

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鸿鹄去,天边远。

(注:虽然关键词“湘江东畔,去年今日,堂上簪缨罗绮”并未完整出现在这首词中,但根据诗词的意象和风格,以及刘克庄的创作特点,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原词意境的某种联想或化用,这些词句并未直接出自《贺新郎·九日》,但以下分析仍基于该词进行。)

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与陆游、辛弃疾、陈亮等人齐名,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不羁的一面,也有细腻温婉之处,被誉为“南宋词坛的殿军”。

译文

(由于关键词未直接出现,以下译文为《贺新郎·九日》的整体意境翻译)

长空黑云密布,更兼斜风细雨,愁绪如织,我平生虽胸怀四海之志,却只能倚靠高楼百尺,眺望浩荡秋色,白发书生面对神州大地,满心凄凉,却不在牛山悲泣,追忆往事,已如过眼云烟,了无痕迹。

少年时我曾自负有凌云之才,到如今春华落尽,只剩满怀萧瑟,常恨世人新意太少,总爱谈论南朝狂客,年年把破帽拈出,作为谈资,若面对黄花而辜负美酒,恐怕黄花也会笑我太过岑寂,鸿鹄已远去,天边遥不可及。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绘秋日景象和作者内心的感慨,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壮志未酬的哀叹,词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对人生经历的反思和感慨。

赏析

《贺新郎·九日》是刘克庄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词中通过对比少年时的豪情壮志与如今的萧瑟凄凉,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挣扎,词中的自然景象与人生感慨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意境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南宋末年,当时国家动荡不安,外有强敌侵扰,内有政治腐败,刘克庄作为一位有识之士,深感国家危亡之际,自己虽有壮志却难以施展,他在词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词中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豁达情怀,表现出作者在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和乐观。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