娟枝冷叶无多子,伴明窗、书卷诗瓢。的解释

诗词原文

娟枝冷叶无多子,伴明窗、书卷诗瓢。的解释

临江仙·寒柳

朝代:清代

作者:纳兰性德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湔裙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带得几分秋意,来与诗人愁绝,娟枝冷叶无多子,伴明窗、书卷诗瓢。

一阵西风窣地,吹来落叶萧萧,长天净月影如扫,看疏林噪晚,黄芦苦绕。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性德,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1676年)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多,其词作“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

译文

带着几分萧瑟的秋意,来给多愁善感的诗人添上无尽的离愁别绪,那柔美的柳枝上只剩下几片受冻的残叶,陪伴着明亮的窗子,还有那装着诗书和诗瓢的篮子。

一阵西风吹过,地上的落叶窸窣作响,长空中一轮明月高悬,月光如扫,映照着稀疏的树林,晚风中传来鸟儿阵阵的啼叫声,还有那黄芦在苦苦地缠绕。

释义

这首词以寒柳为题,寄托了词人深深的愁绪和无尽的思念,上片通过描绘寒柳的凋零和与明月的相伴,表达了词人对逝去美好事物的怀念和惋惜;下片则进一步渲染了秋日的萧瑟和词人内心的孤寂,通过落叶、明月、疏林、黄芦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清、哀婉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词以寒柳为吟咏对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词人深深的愁绪和无尽的思念,词中既有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又有对内心情感的抒发,二者相互交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词的上片以“带得几分秋意”开篇,点明了时令和氛围,接着通过“娟枝冷叶无多子”等句,描绘了寒柳的凋零和孤寂,而“伴明窗、书卷诗瓢”则透露出词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只有寒柳相伴,与诗书为伍。

词的下片则进一步渲染了秋日的萧瑟和词人内心的孤寂,通过“一阵西风窣地”等句,描绘了落叶纷飞、西风萧瑟的景象,而“长天净月影如扫”则营造出一种空旷、寂静的氛围,使词人的愁绪更加深沉。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又有对内心情感的抒发,词人通过寒柳这一形象,寄托了自己深深的愁绪和无尽的思念,使整首词充满了凄清、哀婉的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词的内容和情感来看,很可能是词人在某个秋日,面对凋零的寒柳,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充满愁绪和思念的词作,词人以寒柳为喻,表达了自己对逝去美好事物的怀念和惋惜,同时也透露出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这种情感在词人的其他作品中也有所体现,如他的《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等词作中,都流露出一种深深的愁绪和无尽的思念。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