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秋暝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空山新雨后,林静气更幽。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逸人未必犹酣酒,正溪头、风雨潇潇。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卷多情似友。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辛弃疾虽为南宋著名词人,但此诗并非出自其真实作品。)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将领,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他一生力主抗金,却屡遭排挤,壮志难酬,但其词作却充满了豪放与激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空旷的山林在新雨过后显得更加幽静,林间的气息也更加清新,月亮升起时惊动了山中的鸟儿,它们不时地在春天的溪涧中鸣叫,那位隐士未必还在酣畅淋漓地饮酒,此刻正站在溪头,听着风雨潇潇的声音,落花静静地飘落,人的心境淡泊如菊,手中的书卷仿佛多情的朋友,陪伴着他度过这宁静的时光。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山林的幽静景象,以及隐士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通过“逸人未必犹酣酒,正溪头、风雨潇潇”这一联,表达了隐士并不总是沉迷于酒乡,而是能在风雨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山林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雨后山林的幽静、月出鸟鸣的生动以及隐士淡泊的心境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逸人未必犹酣酒,正溪头、风雨潇潇”这一联,不仅展现了隐士的高洁品质,也寓意着人生的淡泊与从容,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注:由于此诗为虚构作品,以下创作背景为虚构设定)
此诗可能创作于辛弃疾晚年隐居期间,在经历了仕途的坎坷与人生的起伏后,辛弃疾逐渐对名利产生了淡泊之心,转而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超脱,在一次雨后漫步于山林之间时,他被眼前的宁静景象所触动,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情感,他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山居秋暝》,以表达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