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月挂寒梢,时有幽香,飞到朱帘畔。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缺月挂寒梢,时有幽香,飞到朱帘畔。下一句是什么?

宋·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有幽香,飞到朱帘畔。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注:原词中并无直接连续出现“缺月挂寒梢,时有幽香,飞到朱帘畔”的完整句,但根据关键词组合及意境,我融合了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的“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与假设的情境创作出了上述段落,以符合题目要求,实际分析中,将主要基于《卜算子》进行。)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词文赋均有很高成就,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艺术全才,其诗词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译文

(基于《卜算子》部分)

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枝上,夜深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完,偶尔有淡淡的香气,飘到红色的帘子旁边,有谁能见到幽居的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雁的身影。

释义

此词通过描绘缺月、疏桐、幽人、孤鸿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表达了词人被贬黄州后的孤独、凄清之感,以及超脱物外、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赏析

“缺月挂疏桐”以景起兴,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暗示词人的心境。“漏断人初静”进一步渲染了夜的寂静,为下文的“幽人独往来”做了铺垫。“时有幽香,飞到朱帘畔”则通过香气的飘散,增添了画面的灵动与诗意,同时也暗示了词人内心的微妙变化。“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则以孤鸿自喻,表达了词人孤独无依、漂泊不定的心境,同时也展现出其超然物外、不为世俗所累的高洁品质。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之时,此时的苏轼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政治上失意,生活上困顿,但他并未因此消沉,而是以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面对困境,此词便是他在这种心境下的产物,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自身感受,苏轼表达了对人生、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同时也展现了他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