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日放歌
唐·刘禹锡
且与寓公同放旷,浩歌相属倚秋风。
天边雁字愁难写,海上潮声怒未穷。
白发满头归未得,青山何处是吾宫。
人生到此须行乐,莫负东篱菊蕊红。
作者简介
刘禹锡,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刘禹锡的诗歌风格豪迈,富有哲理,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暂且与寓居此地的老友一同放纵不羁,在秋风中相互高歌,举杯对饮,天边的大雁排成字形,却难以寄托我心中的愁绪;海上的潮声汹涌澎湃,似乎怒气还未平息,我已满头白发,却仍未能归隐山林;那青山绿水之间,哪里才是我真正的归宿呢?人生到了这般境地,应当及时行乐,切莫辜负了这东篱下的菊花,它们正开得红艳艳的。
释义
此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赏秋色、放歌抒怀的豪情,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归宿的思索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诗中“且与寓公同放旷”展现了诗人的豁达与不羁,“浩歌相属倚秋风”则描绘了秋日高歌、畅饮的畅快场景,后两句则转向深沉,表达了诗人对归隐无期的感慨和对人生短暂的叹息。
赏析
这首诗以秋日为背景,通过描绘与友人共赏秋景、放歌抒怀的场景,展现了诗人豁达不羁的性格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中“且与寓公同放旷”一句,既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又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乐观态度,而“浩歌相属倚秋风”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豪放不羁的氛围,使读者仿佛能听到那高亢的歌声在秋风中回荡。
后两句则转向深沉,诗人以“白发满头归未得”表达了对归隐无期的无奈和感慨,而“青山何处是吾宫”则更是将这种无奈推向高潮,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对人生归宿的深深思索,最后两句“人生到此须行乐,莫负东篱菊蕊红”则以乐观的态度收束全诗,鼓励人们珍惜当下,及时行乐。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刘禹锡晚年时期,刘禹锡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在晚年时期,他或许已经看淡了仕途的起伏,转而更加关注内心的平和与自由,这首诗正是他在秋日与友人共赏秋景时,有感而发之作,通过描绘与友人共赏秋景、放歌抒怀的场景,诗人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由的向往,诗中也流露出对归隐无期的无奈和感慨,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深深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