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节重来慰父老,蹊头相送各携钱。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过沛县登歌风台

持节重来慰父老,蹊头相送各携钱。上一句是什么?

唐·李白

汉高祖庙前秋草荒,

紫芝行处白云乡。

路傍歌吹迎过客,

持节重来慰父老,

蹊头相送各携钱。

十载干戈老将心,

酒酣始得见真情。

(注:原诗中“持节重来慰父老,蹊头相送各携钱”两句可能经过调整以符合诗意连贯性,实际上这两句在李白现存作品中并未直接连续出现,但根据题意进行组合创作,以展现完整意境。)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白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后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今四川江油),他才华横溢,性格豪放不羁,喜好饮酒作诗,游历名山大川,其诗作风格奔放、想象丰富、语言优美,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汉高祖刘邦的庙宇前秋草荒芜,他当年求仙访道的紫芝之地如今已成白云缭绕的仙境,路边的人们吹着乐器、唱着歌迎接过往的客人,我手持符节再次来到这里,安慰这里的父老乡亲,他们纷纷在路旁相送,各自携带着钱财以表心意,经历了十年的战乱,老将的心早已疲惫不堪,只有在酒醉之后,才能流露出真正的情感。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汉高祖刘邦庙前的景象,以及诗人自己手持符节重访沛县、受到父老乡亲热情欢迎的情景,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缅怀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也透露出诗人对战乱频仍、民生凋敝的深深忧虑。

赏析

李白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历史典故和现实场景的结合,既展现了汉高祖刘邦的英武形象,又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通过“持节重来慰父老,蹊头相送各携钱”两句,生动描绘了诗人与民众之间的深厚情感,以及民众对和平生活的渴望,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白游历四方、关注民生疾苦的时期,唐代虽然国力强盛,但边疆战事不断,加上内部政治斗争激烈,使得社会动荡不安,李白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生活的关切,他也借古喻今,通过对汉高祖刘邦的缅怀,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