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
朝代:宋代
作者:释绍嵩
云深草木长,山静日初曛。
浪趁下方追日步,恨非本色住庵人。
松风清入耳,溪水碧盈门。
此去无他事,闲居度岁辰。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动于南宋时期,以诗文名世,尤其擅长描绘山林隐逸生活,其作品多反映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释绍嵩的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深受后世文人墨客的喜爱。
译文
云雾缭绕草木茂盛,山中静谧太阳初落。
我如同浪花般追逐着日落的脚步,却遗憾自己并非真正适合住在庵堂中的人。
松风阵阵,清新悦耳,溪水碧绿,盈满门前。
此去别无他求,只愿在这闲适的山居中度过岁月。
释义
首联描绘了山中云雾缭绕、草木葱茏的景象,以及太阳初落的宁静氛围,颔联中的“浪趁下方追日步”以浪花追逐日落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无奈;“恨非本色住庵人”则透露出诗人对自己未能完全融入山林隐逸生活的遗憾,颈联通过松风和溪水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山居环境的清幽与美好,尾联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闲适山居生活的向往和满足。
赏析
这首诗以山居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山林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诗中“浪趁下方追日步”一句,以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人生追求的执着,而“恨非本色住庵人”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他渴望融入山林隐逸生活,却又无法完全摆脱世俗的羁绊,颈联和尾联则通过描绘山居环境的清幽与美好,以及表达诗人对闲适生活的满足,进一步强化了全诗的主题。
创作背景
释绍嵩作为一位僧人诗人,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山林寺庙中度过,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某个山居时期,面对自然美景和内心情感所创作的,在山林寺庙中,他感受到了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也体会到了自己内心的矛盾和挣扎,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促使他创作了这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释绍嵩对山林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以及他对人生追求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