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江畔观景
朝代:唐代
作者:李群玉
风艇纵看山转侧,烟堤尽逐水回还。
渔舟唱晚归帆远,雁字回时暮色寒。
岸柳垂丝摇落日,汀花吐蕊映清澜。
此情此景谁能解,独倚危栏望远山。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李群玉写过此诗,但李群玉是唐代著名诗人,以描写自然景色见长,故以此身份虚构此诗。)
作者简介
李群玉,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早年曾游历四方,晚年隐居,他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是唐代诗坛上的一位重要诗人。
译文
乘着风中的小艇,我纵情观赏着山峦随着视角的转变而呈现出不同的侧面;烟雾缭绕的堤岸,仿佛随着水流的回旋而无尽地延伸,傍晚时分,渔舟唱着歌儿,归帆渐渐远去;大雁南飞,字形成行,暮色中透着一丝寒意,岸边的柳树垂下如丝的枝条,在落日余晖中轻轻摇曳;汀洲上的花朵吐露着花蕊,映照在清澈的波澜之上,此情此景,谁能真正理解我心中的感受呢?我只能独自倚靠在高高的栏杆上,遥望着远方的山峦。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艇游览江畔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以及由此引发的个人情感,诗中通过“风艇”、“山转侧”、“烟堤”、“水回还”等意象,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动态美;通过“渔舟唱晚”、“雁字回时”等细节,描绘了傍晚时分的宁静与和谐,诗人以“独倚危栏望远山”的孤独形象,表达了自己对这份美景的深深眷恋和无人理解的孤独感。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江畔景色的美丽与和谐,诗人通过巧妙的构思和生动的描绘,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感慨,表现出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诗中的语言优美流畅,节奏明快,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创作背景
(虚构)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群玉晚年隐居期间,在经历了仕途的坎坷和人生的起伏之后,诗人选择隐居山林,以诗酒为伴,在这样一个宁静的环境中,他有机会更加深入地观察和感受自然之美,从而创作出这首描绘江畔景色的佳作,通过这首诗,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