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且作后日意,更使封植惊淮西。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少年行

少年且作后日意,更使封植惊淮西。的意思及出处

唐·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少年且作后日意,更使封植惊淮西。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少年且作后日意,更使封植惊淮西。”这句并非令狐楚原诗中的直接句子,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其融入此诗中作为第四句后的续写,以展现一种少年英雄志在四方的气概,原诗中并无此句,以下分析基于改写后的意境进行。)

作者简介

令狐楚(766年-837年),字壳士,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宜州华原(今陕西耀州)人,他自幼聪颖好学,文辞出众,曾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等职,是唐代著名的宰相和文学家之一,令狐楚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抒发豪情壮志,对后世文学有一定影响。

译文

弓箭在霞光中闪耀,宝剑如霜雪般明亮,少年在秋风中骑马疾驰出咸阳城,尚未收复天子失去的河湟之地,我绝不打算回头望向故乡,少年啊,你要有长远的打算,将来要让你的功名和作为震惊整个淮西地区,真正的功名只在战场上取得,这才是真正的英雄大丈夫。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少年英雄的形象,表达了他立志报国、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诗中“弓背霞明剑照霜”描绘了少年英姿飒爽的形象,“秋风走马出咸阳”则展现了他急于奔赴战场的急切心情,后两句则进一步强调了少年不为个人私利所动,誓要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决心和勇气。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画面和激昂的笔触,塑造了一个充满豪情壮志的少年英雄形象,诗中通过“弓背霞明剑照霜”等细节描写,将少年的英勇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诗人还通过“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等句,表达了少年坚定的报国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唐代中期边疆战事频繁、国家急需英勇善战的将领有关,令狐楚作为一位有识之士和文学家,他深知国家面临的困境和危机,因此通过创作这首诗来激励人们尤其是年轻人要勇于担当、报效国家,这首诗也反映了令狐楚本人对于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于英雄主义的崇尚。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