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阁却怜廷掾力,废书弥信道家淳。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

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其五)

闭阁却怜廷掾力,废书弥信道家淳。出自哪首诗?

唐·韩愈

知识久去眼,吾行其既远。

瞰临睨旧乡,下有东流川。

凄如寒露下,危似秋气悬。

闭阁却怜廷掾力,废书弥信道家淳。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问东流,早晚到浔阳。

作者及朝代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朝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以载道”和“文道合一”的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简介

韩愈生于官宦世家,自幼聪颖好学,他早年仕途不顺,曾三次被贬,在政治上,他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在文学上,他大力推崇古文,反对骈文浮华不实的文风,他的诗文作品数量众多,风格独特,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长久地离开了熟悉的知识领域,我的行程已经越来越远。

俯瞰着曾经居住过的地方,下面流淌着东去的河流。

那景色凄清如同寒露降临,又危险得像秋气高悬。

关闭书房时却怀念起廷掾的辛劳,放下书本更加坚信道家的淳朴。

我这微薄的官职如同浮梗一般漂泊不定,故乡的田园已经荒芜。

麻烦你问问那东流的河水,什么时候才能流到浔阳?

释义

这首诗是韩愈在离别之际写给友人的赠别之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友人的感激以及对道家思想的认同。“闭阁却怜廷掾力”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廷掾(古代官府中的小吏)辛勤工作的同情和赞赏;“废书弥信道家淳”一句则表达了诗人放下书本后更加坚信道家淳朴思想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人通过描绘离别时的景象和心情,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诗人也借景抒情,表达了对道家思想的认同和追求,诗中“凄如寒露下,危似秋气悬”等句,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将离别时的凄凉和危险表现得淋漓尽致,而“闭阁却怜廷掾力,废书弥信道家淳”等句,则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和对道家思想的深刻领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韩愈在离别之际写给元十八协律的赠别之作,元十八协律是韩愈的好友之一,两人情谊深厚,在离别之际,韩愈写下这组赠别诗以表达对友人的不舍和感激之情,这首诗作为其中的一首,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友人的感激之情,还借景抒情地表达了对道家思想的认同和追求,这反映了韩愈在仕途不顺、人生坎坷之际对道家思想的深刻领悟和追求。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