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树婆娑三百年,江南秀色上参天。的解释

诗词原文

双树婆娑三百年

双树婆娑三百年,江南秀色上参天。的解释

朝代:清代

作者:郑板桥

双树婆娑三百年,江南秀色上参天。

枝繁叶茂遮风雨,根深干挺傲霜烟。

春来花开香满径,秋至果熟色盈园。

人间美景何处有,且看双树映碧天。

作者简介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他是“扬州八怪”之一,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郑板桥的诗作清新脱俗,富有哲理;书法则自创“板桥体”,别具一格;绘画擅长兰竹,笔墨纵横,淋漓酣畅,其一生坎坷,却始终保持高洁的品格和乐观的精神。

译文

这两棵古树已经婆娑了三百年,它们挺拔的身姿直插江南的蓝天,枝叶繁茂,能够遮挡风雨,根深干挺,不畏霜雪侵袭,春天到来时,花开满径,香气四溢;秋天果熟时,色彩斑斓,果实累累,要问人间哪里还有这样的美景,且看这两棵古树映衬着碧蓝的天空。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两棵古树三百年来的生长状态的描绘,展现了它们坚韧不拔、生命力顽强的品质,也借古树的形象,赞美了江南的秀色和人间的美景,诗中“婆娑”、“参天”、“枝繁叶茂”、“根深干挺”等词语,生动地描绘了古树的形态和气质,表达了作者对古树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古树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古树的独特魅力和生命力,诗中既有对古树形态的直接描写,也有对古树所象征的精神品质的赞美,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手法,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整首诗语言优美,节奏明快,读来令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郑板桥在游历江南时,被当地两棵古树所吸引而创作的,这两棵古树历经三百年风雨,依然挺拔苍翠,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诗人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赞美古树和江南美景的诗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