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勤学叹
宋·陆游
簿书几废三馀学,绳墨空勤一割铅。
壮志未随华发减,寒灯犹照短檠前。
身如病鹤长离群,心似秋云久未还。
欲问归期何日是,西风落日满江天。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公文案卷几乎让我荒废了“三余”时间的学习,即使勤奋地按照规矩(绳墨)去写作(割铅,比喻写作),也只是徒劳无功,我的壮志并未随着年华老去而减退,寒冷的灯光下,我依然坚守在简陋的书桌前(短檠,矮灯架,借指简陋的书桌),我的身体像病弱的鹤一样长久地离开了群体,心却像秋天的云一样久久未能归家,想问归家的日期是哪一天,只见西风吹拂,落日余晖洒满了整个江天。
释义
首联直接表达了诗人因公务繁忙而几乎荒废学业的遗憾,以及勤奋写作却成效甚微的无奈,颔联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虽年老但壮志不减的精神风貌,颈联以病鹤和秋云自喻,表达了诗人孤独漂泊、思乡心切的复杂情感,尾联以景结情,通过西风、落日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凄清、苍茫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归期无望的哀愁。
赏析
这首诗是陆游抒发个人感慨之作,通过描绘自己因公务繁忙而荒废学业、写作无果,以及身体病弱、思乡心切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世界,诗中“三馀学”典故的运用,体现了诗人对学习的重视和珍惜时间的精神;“壮志未随华发减”一句,则彰显了诗人不屈不挠、矢志不渝的品格,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也有对国家社会的深切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陆游仕途不顺、身体欠佳的时期,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多次遭贬谪,晚年更是闲居乡间,在此期间,他不仅要面对身体上的疾病和孤独,还要承受政治上的失意和理想破灭的痛苦,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对个人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感慨之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陆游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和深沉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