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夏日联句
唐·李峤
长夏村墟风日清,
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
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
嘈嘈虚枕纳溪声。
逃暑肯为千日饮,
能无歌舞荐清觞。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峤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峤(约645年-约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宰相、文学家,他自幼聪颖好学,二十岁进士及第,曾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等职,封郑国公,李峤的诗风清新自然,尤善五言律诗,与苏味道并称“苏李”,是初唐文坛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多收录于《李峤集》中。
译文
漫长的夏日里,乡村的房舍在清风和日光中显得格外宁静,屋檐下的燕子和麻雀已经长大,羽翼丰满,蝴蝶在花枝上翩翩起舞,翅膀上的花粉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蜘蛛在屋角忙碌地织网,网丝在阳光下闪烁着微光,稀疏的帘子轻轻垂下,邀请着月光洒入屋内;枕边传来溪水潺潺的声音,让人仿佛置身于自然之中,为了逃避酷暑,人们愿意畅饮千日之酒,又怎能不伴着歌舞,举杯共饮这清凉的酒浆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乡村的宁静与美好,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诗人通过描写燕子、蝴蝶、蜘蛛等自然景物,以及月光、溪水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最后两句“逃暑肯为千日饮,能无歌舞荐清觞”则表达了人们在夏日里寻求清凉与欢乐的心情。
赏析
这首诗以夏日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诗人运用丰富的自然元素,如燕子、蝴蝶、蜘蛛、月光、溪水等,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夏日画卷,诗人还通过“逃暑肯为千日饮,能无歌舞荐清觞”等诗句,表达了人们在夏日里追求清凉与欢乐的心情,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峤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正在乡村避暑,感受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通过这首诗,他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文人追求自然、崇尚闲适的生活态度。
《夏日联句》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情味的夏日田园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