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马长城行且谣,雕鞍金勒映春朝。的释义

诗词原文

饮马长城窟行

饮马长城行且谣,雕鞍金勒映春朝。的释义

唐·李世民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

悠悠卷旆旌,饮马长城窟。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

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

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

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饮马长城行且谣,雕鞍金勒映春朝。

作者简介

李世民,即唐太宗,唐朝第二位皇帝,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他少年从军,唐朝建立后,领兵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割据势力,为唐朝的建立与统一立下赫赫战功,即位后,年号贞观,在位初期,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和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与北方地区各民族融洽相处,获得尊号“天可汗”,为唐朝后来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础。

译文

在长城边饮马时随口吟唱起歌谣,那精美的马鞍和金制的马勒在阳光下闪耀着春日的光辉。

(注:此句为从全诗中摘出的单独解析,其他部分译文与本题要求不直接相关,故略去。)

释义

“饮马长城行且谣”描绘了诗人在长城边饮马时随口吟唱起歌谣的情景,展现了其豪迈与洒脱;“雕鞍金勒映春朝”则通过精美的马鞍和金制的马勒在阳光下闪耀的细节,进一步烘托出场景的壮丽与诗人的尊贵身份。

赏析

这句诗以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李世民在长城边饮马时的豪情壮志与优雅风范,通过“饮马长城”这一具有历史象征意义的场景,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国家边疆的关切与守护之情,还借“行且谣”展现了其内心的自信与从容,而“雕鞍金勒映春朝”则通过精美的物象与明媚的春光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既庄重又富有诗意的氛围,使整句诗更加生动传神。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太宗李世民在统一中国、巩固边疆的过程中所作,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李世民深知边疆稳定对于国家安宁的重要性,他在巡视边疆、巩固国防的过程中,创作了许多反映边疆生活和军事斗争的诗歌,这首《饮马长城窟行》就是其中的佳作之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国家边疆的深厚情感以及他作为一位伟大君主的豪迈气概,这首诗也反映了唐朝初期边疆地区的繁荣与安宁局面,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