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春景
唐·韦庄
临安草木皆蒙锦,金谷池塘各斗茵。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新。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这一动荡时期,作品多反映战乱离愁和个人坎坷经历,情感深沉,风格独特,韦庄的诗在晚唐颇有名气,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临安的草木仿佛都披上了华丽的锦缎,金谷园的池塘边,每一处都竞相铺展着如茵的绿草,燕子迟迟没有归来,春天的气息似乎也因此而延缓,但烟雨蒙蒙中,一汀(小块陆地)之上,杏花却已绽放出新的生机。
释义
临安草木皆蒙锦:形容临安(今杭州)春天的景色美丽,草木葱郁,如同披上了华丽的锦缎。
金谷池塘各斗茵:金谷园是古代著名的园林,这里借指富贵人家的园林,茵,指草地,此句形容各处园林池塘边的绿草茂盛,竞相展示其美丽。
燕子不归春事晚:燕子未归,暗示春天已晚或春天尚未完全到来,带有一种淡淡的哀愁。
一汀烟雨杏花新:在烟雨朦胧中,一汀之上的杏花却已绽放,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首句“临安草木皆蒙锦”以华丽的比喻,展现了春天临安草木葱郁、繁花似锦的景象,次句“金谷池塘各斗茵”则通过对比,进一步突出了春天园林的生机勃勃,后两句“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新”则通过燕子的未归和杏花的绽放,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既期待又略带哀愁的情感,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细腻,是韦庄诗歌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这一动荡时期,经历了战乱和流离失所,这首诗可能是在他晚年时期,面对春天的美景,回忆起往昔的繁华与安宁,心中涌起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而创作的,诗中通过对临安和金谷园春天景色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期许,燕子未归和杏花的绽放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希望并存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