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会合常苦少,击鲜举白毋羞贫。的解释

诗词原文

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其五

人间会合常苦少,击鲜举白毋羞贫。的解释

唐·白居易

半道逢吴起,今朝共越人。

穷途唯有泪,还望独泫然。

涸辙思新雨,生涯似旧年。

人间会合常苦少,击鲜举白毋羞贫。

作者及朝代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诗魔”和“诗王”,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简介

白居易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自幼聪颖好学,贞元十六年(800年)进士及第,后历任左拾遗、江州司马等职,他的诗歌创作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关注民生疾苦,反映社会现实,白居易的诗歌风格平易近人,语言通俗易懂,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译文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半途遇到了吴起(此处借指友人),今天我们又与越地的友人相聚,在穷困潦倒的境遇中,我唯有泪水相伴,回望过去,心中独自悲伤,就像干涸的车辙渴望新雨一样,我的生涯似乎还在重复着旧日的艰难,人间的相聚总是短暂而稀少,所以在欢聚时,让我们举杯畅饮,不要因为贫穷而感到羞愧。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相聚短暂、离别常在的感慨,以及在困境中依然保持乐观、珍惜相聚时光的情感,诗中“涸辙思新雨”比喻困境中渴望转机,“击鲜举白毋羞贫”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贫穷的坦然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相聚离别的深刻感悟,首联点明相遇的偶然和珍贵,颔联则通过“穷途唯有泪”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的无奈和悲伤,颈联以“涸辙思新雨”为喻,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转机的渴望,尾联则笔锋一转,以“击鲜举白毋羞贫”的豪迈之语,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贫穷的坦然接受,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送别友人元十八协律时所作,元十八协律是白居易的好友,两人情谊深厚,在分别之际,白居易有感于人生相聚短暂、离别常在,于是写下了这组赠别诗,这首诗通过描绘与友人的相聚和离别,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也反映了白居易在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境遇中,依然保持乐观、珍惜相聚时光的精神风貌。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