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中外虽少事,贤哲驰骛犹辛勤。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闲居

太平中外虽少事,贤哲驰骛犹辛勤。全诗是什么?

唐·白居易

门庭草色饶春雨,阶柳花香爱晚风。

有酒适闲身,无愁当贵公。

太平中外虽少事,贤哲驰骛犹辛勤。

吾亦爱吾庐,庐中乐有余。

朝昏有酒食,出入见亲疏。

眼前无俗物,身外即安居。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人民诗人”,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但始终关心百姓疾苦,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具有深刻的人民性。

译文

门庭前的草色因春雨而更加鲜绿,台阶旁的柳树和花朵在晚风中散发着香气,有酒在手,正适合我这悠闲的身体;没有忧愁,就如同那些尊贵的公卿,虽然天下太平,中外无事,但贤明智慧的人仍然奔波忙碌,不辞辛劳,我也喜爱我的居所,这里乐趣无穷,从早到晚有酒有食,出门进门都能见到亲朋好友,眼前没有庸俗之物,身心之外便是安宁的居所。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闲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热爱和对贤哲们辛勤奔波的感慨,首联和颔联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自己的生活状态,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颈联则笔锋一转,提到虽然天下太平,但贤哲们仍然辛勤奔波,暗示了诗人对社会责任和人生价值的思考;尾联则再次回到自己的生活,强调了居所的乐趣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赏析

这首诗以闲居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生活状态的描述,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诗人也通过提到贤哲们的辛勤奔波,表达了对社会责任和人生价值的思考,使整首诗在闲适之中又不失深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当时他因政治原因被贬谪至江州等地,过着相对闲适的生活,在这段时间里,白居易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对闲适生活也有了更深的体会,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自己的闲居生活,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诗人也通过提到贤哲们的辛勤奔波,暗示了自己虽然身处闲适之中,但并未完全忘却社会责任和人生价值。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