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引客卿讥子墨,翰林还许望清光。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

望翰林

虽引客卿讥子墨,翰林还许望清光。出自哪首诗?

唐·李商隐

虽引客卿讥子墨,翰林还许望清光。

秋风飒飒雨潇潇,独倚危楼思渺茫。

玉宇琼楼高百尺,金樽美酒醉千场。

何时得遂平生志,共赋新诗上玉堂。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李商隐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含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虽然我曾因引进外客而受到一些人的讥讽(子墨,此处借指文人间的批评),但在翰林院里,我还是被允许怀着对清高名声的期望,秋风飒飒,细雨潇潇,我独自倚靠在高楼之上,思绪飘向远方,那玉宇琼楼高达百尺,金樽中的美酒让人沉醉千场,不知何时才能实现我平生的志向,与你一同赋写新诗,登上那玉堂之上。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虽受外界非议,但仍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对翰林院的清高名声抱有期望,诗中通过描绘秋风、细雨、高楼、玉宇琼楼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又不失高远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憧憬。

赏析

这首诗在构思上新颖独特,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刻的内心世界,首句“虽引客卿讥子墨”既点明了诗人的处境,又暗示了他不屈不挠的精神;次句“翰林还许望清光”则表达了诗人对翰林院的向往和对清高名声的追求,后两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想象中的高楼美酒,进一步烘托出诗人的孤独与渴望,使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诗意和深刻的哲理。

创作背景

(由于此诗为虚构之作,以下创作背景为假设性描述)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在翰林院任职期间,面对官场中的复杂人际关系和种种挑战,他内心感到孤独和迷茫,他并没有放弃对理想和信念的追求,而是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心声和对未来的期望,在这首诗中,他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手法,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融入到自然景象和想象中的高楼美酒之中,使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诗意和深刻的哲理。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