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孔子厄陈蔡
唐·周昙
昔时仲尼鲁司寇,七日行戮端乾坤。
诸侯惧逼皆将见,天下何人不敬尊。
乱臣贼子方磨刃,古貌古心谁与论。
试问从来谁毁圣,只如颠沛似流奔。
作者及朝代
作者:周昙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周昙,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致生活在晚唐时期,他的诗作多以历史典故为题材,通过咏史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见解和历史观念,周昙的诗风古朴,语言简练,富有哲理,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
译文
昔日孔子在鲁国担任司寇之职,仅用七日便整肃朝纲,端正乾坤。
诸侯们因惧怕其威势,纷纷前来拜见,天下之人又有谁不敬仰他的尊严?
那些乱臣贼子正磨刀霍霍,准备作乱,但孔子那古朴正直的品德又有谁能与之相提并论?
试问自古以来,又有谁敢于诋毁圣人?他们只会在圣人的颠沛流离中,如同流水般匆匆逝去。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孔子在鲁国担任司寇时的作为,赞扬了他整肃朝政、端正乾坤的功绩,以及他崇高的道德品质和威望,也表达了对那些乱臣贼子的谴责和对圣人遭遇颠沛流离的同情。
赏析
这首诗以孔子在鲁国担任司寇的史实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议论,展现了孔子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诗人用“七日行戮端乾坤”来概括孔子整肃朝政的功绩,既突出了其迅速有力的行动,又体现了其深远的政治影响,诗人还通过对比诸侯的惧怕和敬仰,以及乱臣贼子的丑恶行径,进一步突出了孔子的伟大形象。
在表达手法上,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议论相结合的方式,使得诗歌既有生动的画面感,又有深刻的哲理思考,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反问和对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唐代晚期的政治局势有关,当时唐朝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咏史来表达自己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和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孔子作为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其道德品质和政治才能一直受到后人的敬仰和推崇,诗人通过描绘孔子的形象和事迹,既表达了对圣人的敬仰之情,也寄托了自己对理想政治的期望和追求,诗人也通过对比孔子的伟大形象和乱臣贼子的丑恶行径,表达了对现实政治中那些腐败无能、为非作歹者的谴责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