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谓夜光投道路,莫因长铗起思归。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咏史八首·其五

谁谓夜光投道路,莫因长铗起思归。全诗是什么?

魏晋:左思

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

列宅紫宫里,飞宇若云浮。

峨峨高门内,蔼蔼皆王侯。

自非攀龙客,何为歆此猷。

被褐出阡陌,高步追许由。

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

谁谓夜光投道路,莫因长铗起思归。

俟我于著乎而,观我于二子之丘乎。

作者及朝代

作者:左思

朝代:魏晋

作者简介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临淄)人,西晋著名文学家,其《三都赋》名噪一时,造成“洛阳纸贵”的现象,另有《咏史诗》《齐都赋》等名篇传世,左思出身寒微,但才华横溢,其作品多抒发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悲叹,风格独特,语言质朴而感情深沉。

译文

明亮的太阳照耀着广阔的天空,神灵的光辉照耀着中华大地。

宫殿高耸在紫宫之中,飞檐如云彩般漂浮。

在那高高的门第之内,到处都是王侯贵族。

如果不是攀龙附凤之人,为何会羡慕这样的生活?

我穿着粗布衣服走出田野,大步流星地追寻着许由的脚步。

在千仞高的山冈上抖擞衣裳,在万里的河流中洗涤双脚。

谁说夜光珠会投放在道路上任人践踏?不要因为长剑闲置而萌生归隐的念头。

让我在著乎而等待吧,或者在二子之丘上观看我的行动吧。

释义

本诗通过对比高门贵族的奢华生活与诗人自身的清贫高洁,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谁谓夜光投道路,莫因长铗起思归”两句,借夜光珠和长剑的比喻,表达了诗人不愿明珠暗投、不因失意而放弃理想的坚定信念。

赏析

左思的《咏史八首》是其文学成就的代表作,这组诗通过咏史的形式,深刻反映了魏晋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士人的心态,本首诗中,诗人以鲜明的对比手法,刻画了贵族与王侯的奢华生活与自己清贫高洁的志向,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特别是“谁谓夜光投道路,莫因长铗起思归”两句,寓意深刻,既是对个人命运的悲叹,也是对时代风气的批判,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创作背景

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阶层分化严重,一方面是高门贵族的奢华生活,另一方面是寒门士人的艰难处境,左思作为寒门出身的文人,对这种现象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感受,他通过《咏史八首》这组诗,以历史为镜,抒发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本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既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时代风气的深刻反映。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