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杯大釂倾玉壶,击节应非响乔木。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醉中吟

引杯大釂倾玉壶,击节应非响乔木。的意思及出处

唐·白居易

引杯大釂倾玉壶,击节应非响乔木。

酒酣耳热心更寒,此身何似水中凫。

百年飘忽如流电,万事纷纭等飞絮。

醉乡日月终须老,死籍烟霄莫漫书。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卒于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人民诗人”,他的作品以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著称,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译文

举起酒杯大口畅饮,直到玉壶中的酒一饮而尽,击打着节拍,那声音并非来自敲击乔木的回响,酒意正浓时,耳朵发热而内心却更加寒冷,我这身体又哪里比得上那自在悠游的水中凫鸭呢?人生百年如同流电般转瞬即逝,世间万事纷纭复杂,犹如飘飞的柳絮,在这醉乡之中,我终将老去,而那死亡的簿册上,也不要随意将我记录。

释义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在醉乡中寻找慰藉的心境,通过“引杯大釂倾玉壶”的豪放举动,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超脱与不羁;“击节应非响乔木”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击节之声并非自然界的回响,而是内心情感的抒发,后几句则进一步阐述了人生的短暂与世事的无常,以及诗人对醉乡生活的向往和对死亡的淡然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豪放不羁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首句“引杯大釂倾玉壶”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诗人畅饮的场景,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豪情,次句“击节应非响乔木”则巧妙地运用了对比与象征,将内心的情感与外界的自然景象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现实的无奈,后几句则通过比喻与象征,进一步阐述了人生的短暂与世事的无常,以及诗人对醉乡生活的向往和对死亡的淡然态度,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仕途不顺、生活困顿之时,作为一位关注民生疾苦、勇于揭露社会现实的诗人,白居易在仕途上曾遭遇多次挫折,面对人生的种种不如意,他选择了在醉乡中寻找慰藉,以诗酒为伴,抒发内心的苦闷与感慨,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醉乡生活的豪放与不羁,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表达了他对现实生活的超脱与对人生价值的重新审视。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