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重阳忆旧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忆昔重阳醉共赏,已落纱帽欢不足。
菊花犹在人已去,空余酒香伴秋独。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虚构之作,李商隐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该虚构作品进行。)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也常含有深刻的政治寓意和社会批判。
译文
回忆起往昔的重阳节,我们曾一同醉酒赏花,那时的快乐仿佛无穷无尽,如今纱帽已落(象征官职或地位的失去),即便是重阳佳节,欢乐也显得不足,菊花依然盛开在秋风中,但赏花的人却已离去,只留下淡淡的酒香陪伴着孤独的秋天。
释义
这首诗通过回忆往昔重阳节的欢乐场景,与当前孤独、失落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诗中“忆昔重阳醉共赏”描绘了过去的欢乐时光,“已落纱帽欢不足”则暗示了诗人地位的下降和心境的变化,而“菊花犹在人已去”一句,更是以物是人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深深怀念和对现状的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重阳节为背景,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往昔欢乐时光的怀念和对当前孤独现状的感慨,诗中“忆昔”与“已落”的对比,不仅体现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也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过去的留恋,菊花作为重阳节的象征,其“犹在”与“人已去”的对比,更是加深了这种物是人非的悲凉感,整首诗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而动人。
创作背景
(虚构)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晚年时期,当时他因仕途不顺、生活困顿而心生感慨,重阳节作为传统的登高望远、赏菊饮酒的节日,本应是欢乐祥和的,但诗人却在此刻想起了往昔的欢乐时光,与当前的孤独现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变迁的深刻感悟,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往昔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