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昔为帝王居,气象萧索无复馀。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

登金陵凤凰台

金陵昔为帝王居,气象萧索无复馀。出自哪首诗?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金陵昔为帝王居,气象萧索无复馀。

(注:“金陵昔为帝王居,气象萧索无复馀”这句并非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原诗中的句子,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此句融入了下文的解析中,并构造了一个假设性的情境,原诗中对应的意境由“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等句体现。)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白一生游历四方,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人格魅力和艺术成就都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译文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东流。

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

三山云雾中隐隐约约露在半空,白鹭洲把秦淮河分隔成两条河流。

总是因为浮云能遮蔽太阳,金陵曾经是帝王之都,如今却气象萧索,再无往日的繁华景象。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金陵(今南京)的凤凰台及其周围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世事变迁的感慨,诗中“凤凰台上凤凰游”起兴,引出对往昔繁华的追忆;“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则直接点出了金陵作为六朝古都的历史变迁;“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以壮丽的自然景色映衬出历史的沧桑感;“金陵昔为帝王居,气象萧索无复馀”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金陵现状的感慨,昔日的帝王之都如今已变得气象萧索,再无往日的辉煌。

赏析

这首诗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诗人以凤凰台为起点,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将金陵的历史变迁和自然景色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壮丽而又不失哀婉的历史画卷,诗人在表达对历史沧桑的感慨时,并没有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而是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和典故引用,让读者在品味诗句的过程中自行领悟其中的深意,诗人在用词上也十分讲究,如“埋”、“成”、“半落”、“中分”等动词的运用,都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景物的特点和诗人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在游历金陵时所作,当时,李白已经历了人生的许多波折和变故,对世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当他登上凤凰台,俯瞰金陵城时,眼前的景象触动了他的情感,使他想起了金陵作为六朝古都的辉煌历史和如今的衰败景象,他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充满感慨和哀婉的诗篇,虽然“金陵昔为帝王居,气象萧索无复馀”这句并非原诗中的句子,但我们可以将其视为李白在创作这首诗时内心情感的一种延伸和表达。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