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西汉时期诗人贾谊的《过秦论·下篇》,但需要注意的是,“岁输缯帛顾何益,匈奴反以驰荆棘”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过秦论》的原文,而是对《过秦论》中相关内容的概括或化用,用以表达西汉初期对匈奴采取和亲、纳贡政策而未能有效遏制其侵扰的批评,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一主题,模拟创作一首符合您要求的诗词,并附上相应的解析。
诗词原文
《讽和亲》
西汉·贾谊拟
边烽夜夜照龙城,岁输缯帛顾何成。
匈奴反以驰荆棘,汉室空余泣新亭。
铁马金戈空自许,胡笳羌笛断人情。
何时得见狼烟散,直捣黄龙复旧京。
作者简介
贾谊(前200年—前168年),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年少即以博学能文著称,曾任博士,后为长沙王太傅,因政治抱负不得施展,抑郁而终,其著作《过秦论》等,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汉初文章之宗”。
译文
边疆的烽火夜夜照亮龙城(代指匈奴领地),年年向匈奴输送缯帛又有何益?匈奴反而借此更加嚣张,在荆棘丛中驰骋,汉朝朝廷只留下在新亭(象征性地表示朝廷所在地)的哀泣,铁马金戈的壮志只能空自许下,胡笳羌笛的悲声断绝了人情,何时才能看到狼烟散尽,直捣黄龙府(代指匈奴巢穴),恢复我大汉的疆土?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西汉初期对匈奴采取和亲、纳贡政策而未能有效遏制其侵扰的史实,表达了对这种政策的批评和对国家强盛、边疆安定的渴望。
赏析
本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生动地展现了西汉初期边疆的动荡和朝廷的无奈,首联以“边烽夜夜照龙城”开篇,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危急的氛围;颔联则直接点出“岁输缯帛顾何成”,对和亲政策提出质疑;颈联以“铁马金戈空自许”和“胡笳羌笛断人情”进一步渲染了战争的残酷和民族间的隔阂;尾联则以“何时得见狼烟散,直捣黄龙复旧京”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强盛、边疆安定的强烈渴望。
创作背景
模拟创作背景:在西汉初期,由于国力尚未恢复,对匈奴的侵扰采取了和亲、纳贡等妥协政策,这种政策并未能有效遏制匈奴的侵扰,反而使其更加嚣张,贾谊作为一位有远见卓识的政论家,对此深感忧虑和不满,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文,唤起朝廷和民众的警觉,推动国家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抵御匈奴的侵扰,他创作了这首《讽和亲》诗,以表达自己对和亲政策的批评和对国家强盛、边疆安定的渴望。
上述诗词及解析为模拟创作,旨在符合您的要求,并非真实历史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