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雷失箸"成语的解释是指三国时期刘备在听到雷声时,因内心惊恐而不自觉地掉落了手中的筷子,后用来形容人因受到惊吓或内心恐惧而失态,做出与平常不符的举动。
1、闻雷失箸的拼音:
wén léi shī zhù
2、闻雷失箸的释义:
指听到打雷的声音,吓得连筷子都掉了,形容人胆小怕事,遇到一点声响或动静就惊慌失措。
3、闻雷失箸的出处:
出自《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华阳国志》,原文描述刘备在曹操面前故意装作胆小怕事,听到雷声时吓得连筷子都掉了,以此来掩盖自己的雄心壮志,避免曹操的猜忌。
4、闻雷失箸的例句:
他平时看起来挺勇敢的,没想到今天听到一声巨响,竟然闻雷失箸,吓得脸色都变了。
5、闻雷失箸的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形容人胆小怕事,通常用于讽刺那些在外表或言语上显得坚强,但实际上内心胆小、容易惊慌的人。
6、闻雷失箸的示例:
在故事中,刘备通过闻雷失箸的行为,成功地欺骗了曹操,让曹操误以为他是一个胆小怕事的人,从而放松了对他的警惕。
7、闻雷失箸的近义词:
胆小如鼠、惊慌失措、闻风丧胆等,这些词语都用来形容人胆小怕事,遇到危险或惊吓时容易失去常态。
8、闻雷失箸的反义词:
镇定自若、泰然处之、临危不惧等,这些词语则用来形容人在面对危险或惊吓时能够保持冷静和镇定。
通过以上解释,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闻雷失箸”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它不仅仅是一个描述胆小怕事的词语,还蕴含着一种智慧和策略,即通过伪装自己的真实情感和意图来避免潜在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