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友人居
唐·贾岛
郑卫之风久寂寞,坐无诗翁谁使言。
松风清韵入琴曲,竹露微凉滴酒樽。
月照幽窗人未寝,云开远岫鸟初喧。
此中真意谁能解,唯有孤灯伴我眠。
作者及朝代
作者:贾岛(779年-843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贾岛,字浪仙,唐代著名诗人,以苦吟诗风著称,他一生仕途坎坷,曾做过和尚,后还俗应举,但未中第,贾岛的诗歌多写荒凉枯寂之境,擅长五律,以铸字炼句取胜,刻划入微,力避平庸,在唐代诗坛上独树一帜,他的“推敲”故事更是流传千古,成为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译文
郑卫两国的音乐早已沉寂无声,座中若无诗翁谁又能畅谈心声?
松林间清风悠扬,其韵律融入琴声之中,竹叶上的露珠微凉,滴落在酒樽里。
月光照耀着幽静的窗户,人还未入眠,云开雾散,远山传来鸟儿的初鸣。
这里的真意谁能理解呢?只有一盏孤灯陪伴着我度过漫漫长夜。
释义
首句“郑卫之风久寂寞”借古喻今,暗指当时诗坛的萧条与缺乏创新;“坐无诗翁谁使言”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知音难觅的感慨,接下来的两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淡泊与超脱,尾联“此中真意谁能解,唯有孤灯伴我眠”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孤独与对知音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孤寂的画面,诗人以“郑卫之风”开篇,既是对古代音乐的追忆,也是对当时诗坛现状的隐喻,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缺乏新意与激情的忧虑,随后,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松风、竹露、月光、云鸟之中,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高洁情怀,尾联则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知音难觅的深深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贾岛仕途不顺、生活困顿之际,面对诗坛的萧条与个人的失意,诗人深感孤独与无助,于是借景抒情,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自然之中,表达了对知音的渴望与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贾岛作为一位苦吟诗人的内心世界,他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自己对诗歌艺术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