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稚闻君赋上林,校雠偏愧接华簪。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

赠校书郎殷维明

童稚闻君赋上林,校雠偏愧接华簪。出自哪首诗?

唐·韦应物

童稚闻君赋上林,校雠偏愧接华簪。

今来奉诏侍玉帐,不觉虚名绊此心。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著名诗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韦应物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风光著称,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作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小时候就听说你擅长写作《上林赋》,在校对书籍时我深感惭愧,因为能与你这位才华出众的人共事(佩戴华簪,象征官职),如今我奉命侍奉在玉帐(指高级将领的幕府)之下,却发现自己被虚名所牵绊,无法完全专注于眼前的事务。

释义

童稚闻君赋上林:指作者年少时就听闻殷维明擅长写作《上林赋》,表现出对殷维明才华的仰慕。

校雠偏愧接华簪:在校对书籍时,作者感到自己与殷维明相比有所不足,因此感到惭愧,华簪,古代官员佩戴的饰物,这里代指官职,表示与殷维明共事时的荣幸与自愧不如。

今来奉诏侍玉帐:指作者现在奉命在高级将领的幕府中任职。

不觉虚名绊此心:作者发现自己被虚名所牵绊,无法完全专注于眼前的事务,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和对现实的无奈。

赏析

这首诗是韦应物对友人殷维明的赞美与自谦之作,首句“童稚闻君赋上林”以回忆的方式引出对殷维明才华的赞美,表现出作者对殷维明的敬仰之情,次句“校雠偏愧接华簪”则通过自谦的方式,表达了自己与殷维明共事时的荣幸与自愧不如,后两句“今来奉诏侍玉帐,不觉虚名绊此心”则转而抒发自己对名利的淡泊和对现实的无奈,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怀,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既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又展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韦应物在官场中的经历有关,韦应物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多地刺史,在官场中,他或许感受到了名利的束缚和现实的无奈,因此在与友人殷维明交往时,产生了对友人才华的赞美和对自身境遇的反思,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又展现了自己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