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复良将握天威,西戎虽强安得擅。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从军行

况复良将握天威,西戎虽强安得擅。上一句是什么?

唐·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况复良将握天威,西戎虽强安得擅。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注:此诗为组诗之一,上述所列为其中涉及关键词的片段,为便于解析,整体呈现组诗背景,但直接解析部分聚焦于含关键词的片段)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昌龄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李白、高适、王之涣等人齐名,他的诗作以边塞诗最为著称,善于描绘边塞风光和将士们的英勇形象,情感深沉,意境开阔,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针对含关键词片段)

况复良将手握天子的威严,西戎虽然强大又怎能擅自作乱?

释义

“况复”意为更何况,“良将”指的是英勇善战的将领,“握天威”象征着掌握着朝廷的权威和力量,“西戎”泛指古代西方的少数民族或敌国,“安得擅”意为怎能擅自行动或作乱,整句表达了作者对唐朝边疆将领的信赖和对敌人嚣张气焰的蔑视。

赏析

这句诗以强烈的对比和坚定的语气,展现了唐朝边疆将领的威武和朝廷的权威,诗人通过“良将握天威”的描绘,突出了将领们不仅武艺高强,而且代表着国家的意志和力量,是边疆稳定的基石,而“西戎虽强安得擅”则是对敌人的一种警告和蔑视,表达了诗人对唐朝边疆安全的信心和对将士们必胜的信念,整句诗语言凝练,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创作背景

王昌龄生活在唐代中期,这是一个边疆战争频繁、民族矛盾尖锐的时代,作为一位边塞诗人,王昌龄对边疆将士的英勇事迹和边疆局势的动荡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受,他通过这组《从军行》诗,表达了对边疆将士的崇敬和赞美,同时也寄托了对国家安宁和民族团结的美好愿望,这句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对边疆将领和朝廷权威的赞美以及对敌人嚣张气焰的蔑视的集中体现。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