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思
唐·韦庄
日边渴问长安使,天际频瞻贾客舟。
塞雁失群空望北,秋萤零乱不胜愁。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早年屡试不第,后因黄巢起义作《秦妇吟》名声大振,乾宁元年(894年),再试及第,授校书郎,后历任滁州、睦州、饶州等地刺史,入蜀为王建掌书记,天祐四年(907年),王建建立前蜀,韦庄任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蜀亡后,归唐任左补阙、起居郎等职,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我迫切地向来自长安的使者打听消息,频繁地仰望天空,期盼着商贾的船只归来,失群的塞雁只能孤独地向北遥望,零乱的秋萤更添我心中的无限愁绪。
释义
日边渴问长安使:诗人渴望从来自长安(唐朝都城)的使者那里获取消息,表达了对故乡或朝廷的深切思念。
天际频瞻贾客舟:频繁地仰望天空,期盼着商贾的船只归来,象征着对远方亲人或消息的期盼。
塞雁失群空望北:失群的塞雁只能孤独地向北遥望,比喻诗人自己身处异乡,孤独无依。
秋萤零乱不胜愁:零乱的秋萤更添心中的愁绪,用秋萤的零乱比喻内心的纷乱和愁苦。
赏析
这首诗以秋为背景,通过描绘诗人对长安使者和贾客舟的期盼,以及塞雁失群和秋萤零乱的景象,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思念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情感,首句“日边渴问长安使”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思念之情,次句“天际频瞻贾客舟”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期盼,后两句通过塞雁和秋萤的描绘,将诗人的孤独和愁绪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庄身处异乡、远离长安的时期,韦庄一生经历了晚唐的动荡和五代十国的纷争,多次流离失所,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尤为深切,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对长安使者和贾客舟的期盼,以及塞雁和秋萤的意象,表达了自己身处异乡、孤独无依的愁苦心境,这首诗也反映了韦庄对当时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的不满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