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观海
朝代:清代
作者:郑板桥
云起岱山时涨雨,风迎沧海欲横流。
孤舟独泛天涯远,万象苍茫一径秋。
作者简介: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
译文:
岱山上云雾缭绕,时常伴随着雨水的涨落;海风迎面吹来,预示着沧海即将波涛汹涌,水流横溢,我独自驾着一叶扁舟,漂泊在遥远的天际边;眼前万物苍茫,只有一条小径在秋日中显得格外清晰。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海边观海的景象,首句“云起岱山时涨雨”描绘了岱山云雾缭绕,雨水涨落的景象;次句“风迎沧海欲横流”则通过海风预示了沧海即将波涛汹涌的壮观场面,后两句“孤舟独泛天涯远,万象苍茫一径秋”则表达了作者独自漂泊在天涯海角的孤独与寂寞,以及面对万物苍茫时的感慨与思索。
赏析:
这首诗以观海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海边的自然景象,同时融入了作者的情感与思绪,首句与次句通过“云起”、“风迎”等自然元素,巧妙地营造出一种壮阔而神秘的氛围,为后文的抒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两句则通过“孤舟”、“天涯远”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万象苍茫一径秋”也透露出作者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感悟,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郑板桥的个人经历有关,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在仕途上并不顺利,多次遭遇挫折,他晚年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生活颇为艰辛,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通过描绘海边的自然景象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以及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也反映了郑板桥对自然美的热爱与追求,以及他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不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