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飞来峰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滔滔江湖万千顷,何为飞来入轩屏。
只应山色不藏云,水态风姿得尽领。
峰头望天天宇高,飞来不与世相邀。
无限人间争得似,闲中消受一生遥。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他主张变法革新,以富国强兵,是北宋变法运动的主要推动者之一,在文学上,他也有很高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文作品以雄健简练、奇崛峭拔著称。
译文
滔滔的江湖广阔无垠,为何这座山峰会飞来成为我屋前的屏风呢?只因为山峰上的山色不隐藏云雾,使得水态风姿得以尽情展现,站在峰头仰望苍穹,天宇高远,这飞来峰不与世俗相邀,独自矗立,人世间又有多少地方能像这样呢?在这闲适之中,我可以悠然自得地度过一生。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飞来峰的奇特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首句以“滔滔江湖万千顷”为背景,衬托出飞来峰的突兀与不凡;次句“何为飞来入轩屏”则直接点题,引发读者的好奇与想象,后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飞来峰的景色与气质,以及作者对此的感悟与心境。
赏析
这首诗以飞来峰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飞来峰的奇特与美丽,诗人以“滔滔江湖万千顷”作为背景,突出了飞来峰的孤高与突兀,同时也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壮阔的氛围,诗人以“何为飞来入轩屏”的设问,引发了读者的思考与想象,使得全诗充满了悬念与趣味,后两句则通过描绘飞来峰的景色与气质,以及作者对此的感悟与心境,进一步升华了全诗的主题与意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又有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充分展现了王安石的文学才华与人生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作于王安石变法失败、退居金陵之后,在变法期间,王安石曾一度受到重用,但后因保守派的反对而失败,退居金陵后,他逐渐转向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以寻求内心的平静与慰藉,这首诗通过对飞来峰的描绘与感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在变法失败后的心境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