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温庭筠的《杨柳枝八首·其二》,以下是详细的解析:
诗词原文:
杨柳枝八首·其二
唐·温庭筠
垂杨冉冉笼清御,细草茸茸覆路沙。
不住莲塘得藕花,都缘时节未蹉跎。
(注:此诗为组诗中的一首,为便于解析,这里仅列出该首。)
作者简介: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晚唐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精通音律,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词多写女子闺情,风格秾艳精巧,对后世词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温庭筠在文学上的成就,不仅体现在诗词创作上,还表现在对词体的确立与发展上,对词的独立发展有着重要贡献。
译文:
柔软的垂杨柳枝轻轻地笼罩着清雅的皇宫,细密的嫩草茸茸地覆盖着路上的沙土,虽然不在莲塘之中,却依然能够欣赏到美丽的藕花,这都是因为时节未曾被虚度。
释义:
首句“垂杨冉冉笼清御”描绘了垂杨柳枝轻柔地覆盖着皇宫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新雅致的氛围,次句“细草茸茸覆路沙”则进一步描绘了路边细草覆盖沙土的细腻景象,与上句相呼应,共同构成了一幅春日宫廷的优美画卷,后两句则通过“不住莲塘得藕花”的转折,表达了即使不在特定的环境中,也能欣赏到美好事物的哲理,强调了时节的重要性。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宫廷的优美景色,通过垂杨和细草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诗人通过“不住莲塘得藕花”的转折,巧妙地表达了即使环境有所限制,也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把握时节来欣赏到美好事物的哲理,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清新,富有哲理意味,体现了温庭筠高超的艺术造诣。
创作背景:
温庭筠的这组《杨柳枝八首》是他在宫廷中任职时所作,主要描绘了宫廷中的杨柳景色和宫女的生活情态,这组诗不仅展现了温庭筠对宫廷生活的细致观察,也反映了他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在这首具体的诗中,诗人通过描绘垂杨和细草的景象,以及表达把握时节的哲理,展现了他对宫廷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深刻认识。
温庭筠的这首《杨柳枝八首·其二》以其细腻的笔触、优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意味,成为了唐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