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中会有西来意,正复庭前柏树知。的释义

诗词原文

庭前柏树

此中会有西来意,正复庭前柏树知。的释义

唐·皎然

移植东窗外,爱此岁寒姿。

叶落根犹在,枝分节不移。

青葱怜掩映,憔悴欲何依。

此中会有西来意,正复庭前柏树知。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著名诗僧,俗姓谢,字清昼,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他是南朝文学家谢灵运的十世孙,早年曾从事儒学,后出家为僧,与颜真卿、韦应物、灵澈等人有深厚的友谊,皎然的诗歌创作成就颇高,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将这棵柏树移植到东窗之外,我喜爱它那岁寒常青的姿态,叶子虽然落下但树根依然深扎,枝条虽然分叉但气节始终不移,青葱的枝叶相互掩映,显得格外怜爱,而它憔悴的模样又似乎在寻找什么依靠,这其中蕴含着从西方传来的深意,只有庭前的这棵柏树能够知晓。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庭前柏树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坚韧不拔、气节不移精神的赞美,柏树在岁寒中依然常青,象征着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诗人通过移植柏树、观察其生长变化,感悟到其中蕴含的深意,这种深意或许与佛教的西来之意有关,只有真正懂得的人才能领悟。

赏析

这首诗以柏树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诗中“叶落根犹在,枝分节不移”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柏树的坚韧和气节,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质的赞美和追求。“此中会有西来意,正复庭前柏树知”两句,则巧妙地引入了佛教的西来之意,使整首诗具有了更深的哲理内涵。

创作背景

皎然作为一位诗僧,他的诗歌创作往往与佛教思想紧密相连,这首诗可能是在他修行过程中,通过观察庭前的柏树而有所感悟,从而创作出来的,柏树在佛教中常被视为坚韧不拔、长寿的象征,与佛教的修行理念相契合,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蕴含了他对佛教思想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皎然在修行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