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间离合谁得免,心虽欲近身逾远。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相思

俗间离合谁得免,心虽欲近身逾远。全诗是什么?

唐·李商隐

俗间离合谁得免,心虽欲近身逾远。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注:原诗中“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两句并非直接关联到“俗间离合谁得免,心虽欲近身逾远”的意境,但为保持李商隐原作的完整性,在此保留全诗,而题目所要求解析的两句,将作为重点进行阐述。)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含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俗世间的相聚与别离,谁又能完全避免呢?心中虽然渴望亲近,但彼此之间的距离却越来越远。

释义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离合无常的感慨,在世俗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相聚与别离是不可避免的,尽管内心充满了对亲近的渴望,但现实往往让人心生隔阂,使得彼此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这种无奈与悲哀,是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体悟。

赏析

这两句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道出了人生离合的无奈与悲哀,诗人通过“俗间离合”这一普遍现象,引出了自己内心的感受,他渴望与人亲近,但现实却让他感到力不从心,彼此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这种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使得这两句诗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哲理,诗人也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和对命运的无奈感慨。

创作背景

李商隐的这首诗可能是在他仕途不顺、情感受挫的背景下创作的,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诗人的仕途也充满了坎坷,他在感情上也经历了许多波折和挫折,这些经历使得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悟,从而创作出了这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篇,在这两句诗中,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内心的感受,表达了对人生离合无常的无奈与悲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命运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