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向小窗铺坐处,却思空谷听啼时。出自哪首诗?

这首诗词出自宋代诗人释绍嵩的《山居即事》,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常向小窗铺坐处,却思空谷听啼时。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

山居即事

宋·释绍嵩

岩扉不掩自多风,

常向小窗铺坐处。

却思空谷听啼时,

月照松林万径空。

作者简介

释绍嵩,字亚愚,号希叟,南宋时期僧人、诗人,生平事迹不详,大约公元1162年前后在世,善作诗,诗风清新自然,多描绘山林隐逸生活,表达淡泊名利、向往自然的情怀,他的作品在宋代诗坛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山岩的门户没有遮掩,自然风多,

我常常在小窗前铺设坐垫静坐。

却回想起在空旷的山谷中聆听鸟啼的时光,

那时月光照耀着松林,万条小路都显得空寂无声。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隐居生活的宁静与闲适,首句“岩扉不掩自多风”写出了山居环境的清幽与自然,岩扉未掩,自然风来,次句“常向小窗铺坐处”则表现了诗人常在小窗前静坐冥想的习惯,后两句“却思空谷听啼时,月照松林万径空”则通过回忆在空谷中聆听鸟啼的情景,以及月光照耀下的松林小径的空寂,进一步渲染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淡泊。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闲适,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山居环境的清幽、自然与内心的淡泊、宁静相结合,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诗中“常向小窗铺坐处”一句,既表现了诗人静坐冥想的习惯,也暗示了他对内心世界的关注与探索,而“却思空谷听啼时”一句,则通过回忆在空谷中聆听鸟啼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向往,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山居生活有关,作为一位僧人,释绍嵩选择了隐居山林的生活方式,以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山居环境的清幽与自然,以及自己静坐冥想的习惯,表达了对这种生活方式的热爱与向往,通过回忆在空谷中聆听鸟啼的情景,也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敬畏,整首诗的创作背景与诗人的生活经历紧密相连,体现了他的思想情感与审美追求。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