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园池
唐·白居易
社坛侧近地图宽,所作园池亦在间。
竹树绕庭生翠浪,溪流穿径引潺湲。
风来菡萏香初散,月上梧桐影正闲。
此地自应堪避暑,况无车马过青山。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歌反映了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译文
社坛旁边有一片宽阔的空地,我在这片空地上建造了园池,竹子和大树环绕着庭院,仿佛绿色的波浪在涌动;溪流穿过小径,潺潺流淌,微风吹来,荷花散发出淡淡的香气;月光洒下,梧桐树的影子显得格外悠闲,这个地方自然适合避暑,更何况没有车马喧嚣,只有青山相伴。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白居易在社坛附近建造的园池的美景,首句点明园池的位置和规模,次句写园内的自然景观,竹树环绕,溪流穿径,三、四句通过风来荷香、月上梧影的细节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园池的幽静和美丽,末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园池的喜爱和避暑的惬意,以及远离尘嚣的宁静心境。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园池的幽静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如竹树绕庭、溪流穿径、风来荷香、月上梧影等,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幽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诗人也通过园池的建造和避暑的惬意,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满足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晚年退居洛阳期间,白居易晚年仕途不顺,多次被贬谪,但他并未因此消沉,而是寄情山水,享受自然之美,这首诗中的园池可能就是他在洛阳期间建造的私人园林,通过描绘园池的美景和避暑的惬意,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满足,这首诗也反映了白居易晚年诗歌创作的风格特点,即语言平易通俗,情感真挚自然,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