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陵西陵高插天,武侯庙前寒泼烟。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西陵峡

西陵西陵高插天,武侯庙前寒泼烟。下一句是什么?

唐·杨炯

西陵西陵高插天,武侯庙前寒泼烟。

滩声三日听犹怒,山势千重望更妍。

黄牛峡口夕阳偏,白鹭洲边暮雨连。

行客迢迢去不息,孤舟迢迢入云烟。

作者及朝代

杨炯,唐代诗人,约生于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卒于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杨炯以诗文著称,尤擅五言律诗,风格雄浑刚健,对唐代诗歌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作者简介

杨炯自幼聪颖好学,十岁应神童举及第,后补校书郎,二十岁应制举及第,授太子校书,曾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因恃才傲物,坐事出为梓州司法参军,后迁右补阙,起授盈川令,卒于官,杨炯的诗风质朴自然,气势雄浑,对唐诗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译文

西陵峡高耸入云,武侯庙前寒气逼人,烟雾缭绕,江滩上的水声连续三天听起来仍然汹涌澎湃,山势层层叠叠,远望更加美丽动人,黄牛峡口夕阳斜照,白鹭洲边暮雨连绵,行客络绎不绝,孤舟悠悠驶入云烟之中。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西陵峡的壮丽景色,通过“高插天”的西陵、“寒泼烟”的武侯庙前等意象,展现了峡江的雄浑与神秘,诗人还通过“滩声三日听犹怒”等描写,传达出峡江水流湍急、气势磅礴的特点,以“行客迢迢去不息,孤舟迢迢入云烟”作结,表达了诗人对行旅艰辛的感慨和对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西陵峡的壮丽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感知和深刻体验,诗中“西陵西陵高插天”一句,以夸张的手法突出了西陵峡的高峻;而“武侯庙前寒泼烟”则通过“寒”与“烟”的意象,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清幽的氛围,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仗和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诗歌节奏明快,韵律和谐,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杨炯在游历西陵峡时所作,西陵峡以其险峻著称,是长江三峡之一,诗人面对如此壮丽的自然景观,心中充满了豪情壮志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他通过诗歌的形式,将自己对西陵峡的深刻感受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