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扫松溪雨后,梦随溪雨到岩关。的解释

诗词原文

岩关雨后

闻道扫松溪雨后,梦随溪雨到岩关。的解释

唐·韦庄

闻道扫松溪雨后,梦随溪雨到岩关。

云开远岫千峰秀,水涨平沙万顷宽。

野老村居无俗客,樵夫路入有青山。

何时得遂归田计,月满松风径自闲。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其所作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人称“秦妇吟秀才”,韦庄又是花间派词人,词风清丽温婉,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译文

听说雨后有人在溪边清扫松树下的落叶,我的梦也随着溪流的雨声飘向了那遥远的岩关,云雾散去,远处的山峰显得更加秀丽,溪水上涨,平沙之地变得无比宽广,村中的老人居住在这里没有俗世的客人打扰,樵夫走在通往山中的路上,四周环绕着青山,不知何时我才能实现归隐田园的计划,在那月光洒满的松风小径上,享受一份自在与闲适。

释义

此诗描绘了雨后岩关一带的自然风光与田园生活的宁静美好,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首联以“闻道”引出梦境,次联描绘雨后山水之美,三联通过“野老”与“樵夫”的生活状态展现田园的质朴与宁静,尾联则直接抒发了诗人渴望归隐的心愿。

赏析

韦庄此诗以雨后景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清新脱俗的山水田园画卷,诗中“扫松”、“溪雨”、“云开远岫”、“水涨平沙”等意象,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寓含了诗人内心的淡泊与超脱,诗人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表达了对远离尘嚣、归隐自然的深切向往,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体现了韦庄作为花间派词人的艺术特色。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这一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仍,使得他对现实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厌倦与反思,在这样的背景下,韦庄更加向往一种宁静、淡泊的隐逸生活,此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心境下创作而成,通过描绘雨后岩关的宁静美景,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向往,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对现实世界的逃避与无奈,反映了晚唐五代时期士人普遍的心理状态。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