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胎换骨是指道教徒认为人在苦修得道之后,就能脱下胎,换上圣骨。现在常用来比喻通过教育或锻炼,思想得到彻底改造,或者通过努力学习,学识、技艺等有了极大的提高,达到了全新的境界。
1、脱胎换骨的拼音:
拼音为tuō tāi huàn gǔ。
2、脱胎换骨的释义:
原指道教徒修炼时,脱去凡胎俗骨,换上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或学习,思想得到彻底改造,或指人的面貌、气质等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焕然一新。
3、脱胎换骨的出处:
出自宋代释惠洪的《冷斋夜话》第一卷:“(黄庭坚)谪涪州,别驾黔中,凡十年,始得放还,尝游鄂州,见一老僧,语颇异,僧曰:‘君似曾到涪州否?’鲁直曰:‘然。’僧曰:‘君可更往一游。’鲁直曰:‘诺。’因再游涪,至一院,见壁间一诗,尽忘之矣,乃曰:‘老夫平生作诗,未得此一句。’僧曰:‘愿闻。’乃曰:‘满船明月浸虚空,绿水青山带笑容。’僧曰:‘此老僧昔日题诗,君但记取,他日当用,君之作诗,如人学步,须是行之不已,自然到得,老夫今亦得脱胎换骨矣。’”
4、脱胎换骨的例句:
经过这次培训,他的工作态度和能力都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让人刮目相看。
5、脱胎换骨的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彻底改变,通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的根本性转变,强调变化之大,如同重生一般。
6、脱胎换骨的示例:
他在经历了那次重大的人生挫折后,通过不懈努力和自我反省,终于实现了脱胎换骨般的成长,成为了一个更加成熟和坚强的人。
7、脱胎换骨的近义词:
洗心革面、焕然一新、面目一新、改头换面(但需注意,“改头换面”有时含贬义,指只改形式不改内容)。
8、脱胎换骨的反义词:
依然故我、原封不动、墨守成规、一成不变,这些词语都表示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与“脱胎换骨”所表达的根本性转变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