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取西湖三两朵,摘索映空花不密。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画取西湖三两朵,摘索映空花不密。的意思及出处

题西湖

宋·释绍嵩

画取西湖三两朵,摘索映空花不密。

烟波渺渺水云间,一片闲云无拘束。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南宋中后期,他一生游历四方,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尤其以游历江南山水为最,释绍嵩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禅意,常通过景物抒发内心的感悟与超脱,他的作品在宋代诗坛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在画纸上描绘出西湖的几朵景致,精心挑选并勾勒出空中映照的花朵,虽然并不繁密,西湖之上烟波浩渺,水天相接之处云雾缭绕,仿佛有一片悠闲的云朵在那里自由自在地飘荡,没有任何束缚。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西湖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首句“画取西湖三两朵”以画家的视角,选取西湖的几朵景致入画,体现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精心挑选与赞美,次句“摘索映空花不密”则进一步描绘了画中花朵的稀疏与空灵,与西湖的广阔与深邃相呼应,后两句“烟波渺渺水云间,一片闲云无拘束”则将视角从画面转向整个西湖,以烟波浩渺、水云相接的壮阔景象,以及悠闲自在的云朵,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西湖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西湖的自然美景与诗人的内心感悟,诗人以画家的视角,精心选取西湖的几朵景致入画,既体现了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又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诗人通过“摘索映空花不密”的描绘,巧妙地表现了画中花朵的稀疏与空灵,与西湖的广阔与深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后两句则以烟波浩渺、水云相接的壮阔景象,以及悠闲自在的云朵,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使诗歌的主题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释绍嵩的游历经历有关,作为一位游历四方的僧人诗人,释绍嵩在游历过程中,对江南山水尤其是西湖的美景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在游览西湖时,被西湖的自然美景所深深吸引,于是创作了这首诗来描绘西湖的美景并抒发内心的感悟,作为一位僧人诗人,释绍嵩在诗歌中也融入了禅意与超脱的思想,使诗歌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与追求。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在宋代诗坛上占有一定的地位,但关于其具体的创作时间和背景等细节信息,由于历史久远和资料缺乏等原因,已难以考证,以上分析仅基于诗歌本身的内容和风格进行推测和解读。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