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唐·杜甫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附加句:
见说鹅溪出好绢,谁能为买三百疋,写将妙迹传千古。
(注:此附加句并非原诗内容,但根据题目要求,将其融入解析中。)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原诗部分)
蜀后主刘禅偷窥东吴时曾巡游三峡,他死时也在永安宫中。
空山中仿佛还能想象出翠华仪仗的影子,玉殿虚无缥缈,只能在荒寺中寻得它的踪迹。
古庙里杉松树上水鹤做了巢,每逢岁时节令村里的人们都来祭祀。
武侯祠和先主庙紧挨在一起,君臣一体祭祀相同。
(附加句)
听说鹅溪出产优质的好绢,谁能为我买来三百匹,用来将这幅美妙的画作传颂千古。
释义
这首诗是杜甫咏怀古迹系列中的一首,主要描绘了蜀汉先主刘备和丞相诸葛亮的历史遗迹,表达了对古代英雄人物的缅怀和敬仰,附加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艺术品的向往和追求。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刘备和诸葛亮的历史遗迹,展现了诗人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敬仰和缅怀,诗中通过对古庙、杉松、水鹤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荒凉而神秘的气氛,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附加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艺术品的热爱和追求,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在表现手法上,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将历史遗迹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在夔州(今重庆奉节)时所作,当时,诗人已经历了多年的漂泊和流离,对历史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在游览蜀汉先主和丞相诸葛亮的历史遗迹时,诗人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咏怀古迹的诗篇,附加句则可能是诗人在欣赏画作或艺术品时所产生的感慨和愿望。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英雄人物的缅怀和敬仰,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艺术品的向往和追求,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诗人将历史遗迹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