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秦蜀驿道行
唐·李商隐
奇峰西奔入秦蜀,幽谷南通接荆郢。
驿路迢迢行欲尽,风烟漠漠看难定。
孤村寂寂映寒流,远树苍苍带暮云。
羁旅愁思何处遣,唯将心事付沙鸥。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含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奇峻的山峰向西奔入秦地和蜀地,幽深的峡谷向南通往荆楚和郢都,驿道漫长,似乎要走到了尽头,风烟迷蒙,景象难以看清,孤独的村庄冷冷清清地映照在寒冷的河水上,远处的树木在暮色中显得苍翠而朦胧,旅途中的愁思无处排遣,只能将自己的心事寄托给那飞翔的沙鸥。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秦蜀驿道上的所见所感,首联“奇峰西奔入秦蜀,幽谷南通接荆郢”写出了山势的险峻和地形的复杂,为全诗定下了壮阔的背景,颔联“驿路迢迢行欲尽,风烟漠漠看难定”则表现了旅途的艰辛和迷茫,颈联“孤村寂寂映寒流,远树苍苍带暮云”进一步渲染了旅途的孤寂和凄凉,尾联“羁旅愁思何处遣,唯将心事付沙鸥”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羁旅之愁和无奈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景写情,情景交融,通过描绘秦蜀驿道上的自然风光和旅途的艰辛,表达了诗人对羁旅生活的厌倦和无奈,诗中“奇峰”、“幽谷”、“驿路”、“风烟”等意象的运用,不仅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愁苦,尾联的“羁旅愁思何处遣,唯将心事付沙鸥”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解脱的渴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李商隐在游历秦蜀地区时所作,当时,他或许正身处异乡,面对着陌生的环境和漫长的旅途,心中充满了愁思和无奈,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羁旅生活的感受和对未来的憧憬,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士大夫在游历四方、寻求仕途的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和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