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秋夜
唐·李商隐
庚寅十月二十五,晓分黑帝临丹府。
霜华渐凝银河淡,月影初斜玉宇寒。
秋意深时人未寝,夜凉如水思无端。
谁言此夜无佳景,且看疏星点绛天。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满足题目要求,李商隐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含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庚寅年的十月二十五日,清晨时分,黑帝(指冬天的神)降临到了红色的宫殿(象征朝廷或皇宫),霜花渐渐凝结,使得银河看起来更加淡雅;月亮的影子刚刚倾斜,让整个宇宙都感受到了寒意,深秋时节,人们还未入睡,夜晚的凉意如同清水一般,思绪也随之漫无边际地飘荡,谁说这样的夜晚没有美景呢?你看那稀疏的星星点缀着深红的天空,多么迷人。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庚寅年十月二十五日清晨的秋夜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深夜思绪的抒发,诗中“黑帝临丹府”象征着季节的更迭和时间的流转,“霜华渐凝”和“月影初斜”则细腻地描绘了秋夜的寒冷和静谧,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秋夜美景的欣赏和赞叹。
赏析
这首诗以时间为线索,从清晨的“黑帝临丹府”开始,逐步展开对秋夜景象的描绘,诗人运用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将秋夜的寒冷、静谧和美丽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中也蕴含着诗人对时间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由于此诗为虚构之作,以下创作背景为假设性描述)
假设这首诗是李商隐在某个庚寅年的十月二十五日清晨,独自漫步于秋夜的庭院中,被眼前的美景所触动而创作,当时,他或许正面临着一些人生的困惑和烦恼,而秋夜的静谧和美丽则给了他一种心灵的慰藉和启示,他挥毫泼墨,将这份感受化为了一首优美的诗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李商隐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