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季冬物成农事休,民闲庶类亦蕃殖”,这两句诗出自南朝宋时期诗人谢灵运的《岁暮》,以下是这首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岁暮》
南朝宋·谢灵运
殷忧不能寐,苦此夜永时。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运往无淹物,年逝觉已催。
季冬物成农事休,民闲庶类亦蕃殖。
作者简介
谢灵运(385年-433年),原名公义,字灵运,世称谢康乐,是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旅行家,他出身名门望族,是东晋名将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谢灵运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工于诗文,擅长书法,是山水诗的开创者之一,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性格偏激,仕途不顺,晚年因参与谋反被处死。
译文
深深的忧虑使我难以入睡,苦于这漫漫长夜何时能了,明月照在积雪上,北风猛烈而且凄厉,时光流逝,没有永久不变的事物;年华消逝,我觉得已经受到催促,到了季冬时节,万物已经成熟,农事也告一段落,百姓们闲暇下来,各种生物也都开始繁衍生长。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忧虑和感慨,前两句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中间两句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紧迫感;最后两句则通过描绘季冬时节的景象,暗示了生命的循环和生生不息。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以情结尾,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明月、积雪和北风,营造出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为后文的抒情做了铺垫,中间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紧迫感,情感真挚而深刻,最后两句则以季冬时节的景象作为结尾,既与前面的景物描写相呼应,又暗示了生命的循环和生生不息,使整首诗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谢灵运晚年时期,当时他仕途不顺,生活困顿,对时光流逝和年华老去有着深刻的感受,他也对社会的黑暗和腐败感到不满和忧虑,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和季冬时节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紧迫感,同时也寄托了对社会变革和生命循环的期望和憧憬。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季冬物成农事休,民闲庶类亦蕃殖”这两句诗在《岁暮》中确实存在,但根据一些版本的记载,这两句诗可能并非谢灵运原句,而是后人根据诗意添加的,不过,这并不影响我们对整首诗的理解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