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闻此钟亦神物,独肯寒溪就埋没。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寒溪钟

吾闻此钟亦神物,独肯寒溪就埋没。上一句是什么?

唐·张祜

吾闻此钟亦神物,独肯寒溪就埋没。

风雨时时一晦明,飞潜动植互鸣跃。

山根水脉本相因,天地氤氲会真诀。

谁言得见无生趣,万籁丛中识君骨。

作者及朝代

张祜,唐代诗人,约公元792年-约852年,字承吉,清河(今属河北)人,他早年寓居姑苏(今江苏苏州),曾至长安应举,不第,后漫游各地,隐居以终,张祜的诗风清新俊逸,尤长于宫词,与杜牧齐名,并称“张杜”,他的诗作在当时颇受赞誉,但传世作品不多。

作者简介

张祜是唐代中晚期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既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也有描绘自然风光的佳作,他的宫词尤为著名,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描绘赢得了后世读者的喜爱,张祜的诗歌风格独特,既有唐代诗歌的雄浑气势,又不失清新自然之感。

译文

我听说这口钟也是神物一件,为何甘愿在寒冷的溪流边被埋没?风雨交加,时明时暗,飞禽走兽、水生植物都在互相鸣叫跳跃,山根与水脉本就相依相存,天地间的阴阳之气在此交汇融合,谁说这口钟被埋没就失去了生机?在万籁俱寂之中,我仍能识别出你的骨骼(指钟的质地和神韵)。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口被埋没在寒溪边的神钟,表达了诗人对世间万物命运的感慨,诗人认为这口钟本是神物,却甘愿被埋没,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通过风雨、飞潜动植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暗示了这口钟虽被埋没,但仍保持着其内在的神韵和生命力。

赏析

这首诗以寒溪钟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世间万物命运的独特见解,诗人以神钟自喻,表达了自己虽身处逆境,但仍保持着高洁的品质和坚韧的精神,诗人也通过描绘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张祜的个人经历有关,张祜早年曾至长安应举,但未能及第,此后,他漫游各地,隐居以终,在这个过程中,他可能对世间的冷暖、人生的起伏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这首诗中的寒溪钟,可能正是诗人自己命运的写照,他通过描绘这口被埋没的神钟,表达了自己对命运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中晚期社会动荡、人才埋没的现实状况。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