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诫子诗
唐·杜荀鹤
太上立德次立功,痴儿乃为功名悮。
黄金白璧非为贵,惟有诗书传子孙。
作者简介
杜荀鹤(约846—904),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晚唐诗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出身寒微,早年曾数次应进士试不第,后曾隐居庐山,与诗僧贯休为友,大顺二年(891)登进士第,但仕途不顺,曾任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等职,晚年漂泊江南,终无所成,杜荀鹤的诗以反映现实、同情民生疾苦著称,风格质朴自然,语言清新流畅,在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
译文
最高的追求是树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勋,愚蠢的子孙却只为追求功名而耽误了自己,黄金白璧并不是最宝贵的,只有诗书才能世代相传给子孙后代。
释义
“太上立德次立功,痴儿乃为功名悮”这两句诗强调了立德与立功的重要性,认为它们高于追求单纯的功名。“太上立德”指的是最高的道德追求,“次立功”则是次一等的建功立业,而“痴儿乃为功名悮”则是对那些只知追求功名而忽略德行与功业的愚蠢之人的批评。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子孙后代的殷切期望和教诲,诗人认为,立德与立功是人生最重要的追求,而单纯的功名则不应成为人生的目标,黄金白璧等财富虽然珍贵,但并不能世代相传,只有诗书等精神财富才能永远流传下去,这种思想体现了诗人对道德、功业和文化的重视,也反映了晚唐时期社会风气浮躁、人们追求功名的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荀鹤晚年,当时他仕途不顺,漂泊江南,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子孙后代的期望和教诲,希望他们能够树立高尚的德行,建立不朽的功业,而不是仅仅追求一时的功名,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评和反思,以及对传统文化和道德价值的坚守和传承。